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導論:思想史的寫法》


    
常言道,任何一個聰明人也經不住一個傻子連問十二個爲甚麼,這句話背後隱含的真理是,聰明的人在敘述或解釋任何問題時,總有一個邏輯起點成為他的盲點,那就是不必論證和思索的終極依據,人們可以用不言而喻、不證自明、理所當然等等成語來指稱它,可它就好比人的眼睛,人用它來看一切,可眼力再好的人也看不見自己的眼睛。……一種文化、一種知識或一種思想,也同樣有這個支持的起點,後來的人們有的把它叫做基石,有的把它叫做共識,還有的把它叫做預設。……也許,古代中國人把它叫做「道」,但是在這部思想史中我把它叫做依據。

……史華慈在他那本著名的《古代中國思想世界》的最後也曾經提出過,古代中國各家思想的共同預設是三點:
一、一個無所不容的社會政治秩序觀念,中心在以宇宙為本的王者的觀念,
二、一個涵蓋天人的秩序觀念,
三、一種內在主義(immanentist)的整體觀念。

天經地義:天不變,道亦不變。永恆不變的「天」成為永恆不變的「道」的背景,永恆不變的「道」支持著相當多的「理」,道理賦予很多很多知識以合理性。事實上,這個「天」漸漸已經不再是人們看到的天象,它由于人們的經驗與觀測,在古代中國的生活世界中成了「天道」,暗示著所有的合理性,建構了知識與思想的秩序……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導論:思想史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