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

中華氣功學之理論基礎



中華氣功學之理論基礎


氣功學研究方法雖然五花八門,道、儒、釋、醫各家對人體生命的認識,深、淺、詳、略各異,但是他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卻是大體相同的,即:「仰觀天文,下察地理、中通人事」、「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然後通過思辨,「以類萬物之情」。各家著眼點雖不盡相同,但對人體生命的認識卻都大體一致,即強調人與環境、自然、社會以及人的行為與思想之間協調的整體觀。他們的研究成就自有各方面專家評價,但是,他們在人體生命整體觀方面的真知灼見,卻成爲中華氣功學理論基礎的靈魂。


人體生命整體觀包括「天人合一」和「心身統一」兩部份內容。前者強調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已如前述。後者則論證人體生命的「形」、「神」的密切協調,內容極爲豐富。其中又以「元神」與「識神」,「性」和「命」的辯證關係最爲精彩,成為氣功學理論基礎的奠基石。


在中華氣功學的經典理論裏,凡屬精神活動均稱之爲「神」。《靈樞·本神》說:「與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博謂之神」。這裡所謂「精」,指的是人體生命物質基礎的精華,而神的產生則是人體生命物質(精)之間的互相作用(相博)的結果,也就是說精神源於物質。氣功經典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是「二元」的,既包括人的意識、思維過程,如心、意、志、思、慮、智等精神活動,又包括獨立於意識、思維活動之外的人體健康的自我調控系統。前者屬於「識神」範圍,而後者則是「元神」的內涵。這也是中國傳統醫學不同於現代西方醫學的最精彩內容之一。


所謂「識神」是指人生下來以後逐漸累積的「知識」及其運用。它的表現程度同一個人的資質(愚鈍或聰明)、受教育的程度和方法、機遇和環境有關,也就是說是後天的。「神」當中還有另一類更重要的東西——元神。這是先天的,不以此人受教育的程度、方法、所處環境和所累積的經驗爲轉移。例如:一個正常人的血壓大體是100-140/60-90毫米汞柱。然而,現代研究表明,血壓的正常維持同人體內外環境的900個因素有關。可以想像,要協調這900個因素,人體大腦中必然有一個性能遠遠超過現代電子計算機的高性能控制系統在運轉;一定有一個非常有效非常高名的程序在控制。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人體身上運轉的這種「電子計算機」和「程序」也是一種智慧。同「識神」不同,這是從人體遺傳密碼所獲得的「先天」智慧。這種「智慧」不會因為妳得博士學位而提高半分,也不會因為你是文盲而減少一點,也就是說和後天無關。人體生命中類似血壓這樣自我控制的「知識」不知有多少,例如較易感知的體溫、心率……。不易感知的體內各種調節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之類的自我調控,以及系統間的複雜協同,包納所有這些系統的人整體同大自然之間的自我調節和程序,都表現出一種「智慧」。在氣功經典著作裏,把這種和諧調節能力的總和稱之爲「元神」。對於「元神」,西醫醫學中尚無恰當的表示方式。雖然,心理學、行為醫學、生物反饋正在緩慢地走上探討人體生命的自我控制奧秘的征途,便遠未涉及「元神」的本質。


古人認為「元神」是生命自我控制的知識庫,它的作用是確保人的壽命能達到應有的期限,並使人在生、長、壯、老的各個階段處於最佳狀態。據研究,人的壽命大約爲120歲。就是說,只要「元神」得以保存并充分發揮作用,任何人都能達到百歲以上的高夀。目前世界各地平均壽命在40-80歲之間,同120歲的人類壽限有較大的差距。這裡原因很多,歸納起來。無非是外環境和內環境的影響。撇開外環境不講,所謂「內環境」,指的就是精神活動。通常情況下,只要「元神」護養得當,就能使「識神」發揮得更加酣暢,這正是智慧與天才的火花閃爍的根源。但是,「識神」的過分亢進,卻是七情(喜、怒、哀、思、悲、恐、驚)的來源。七情的熾盛往往干擾了「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有人用實驗的方法人為地製造了焦慮行為,結果發現,處於焦慮狀態的實驗對象血壓升高,腦電圖呈低幅快波狀,心率增快。美國哈佛醫學院的本森教授指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紅斑狼瘡、心肌梗塞、腦溢血、高血壓、失眠、頭痛、癌癥、痔瘡等17種疾病明顯受精神因素的影響。就是說,這一切都是「識神」的傑作。由於「識神」對「元神」會有干擾,因此,古代宗教氣功家的某些派別主張「泯滅聰明」,也即要把「識神」活動全部根除,以達到最大限度發揮「元神」作用的目的。我們認為,這是古代氣功中一種極端的哲學派別,既不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也毫無社會價值。對絕大多數的氣功研究家而言,希望達到的目標是雙重的:既祛病延年,又能益聰增智。就是說,使「元神」和「識神」之間達到高度的協調。雖然「元神」的護養始終是練功家的第一目標,但由於「識神」干擾的普遍存在,因而無論何派練功家,都將降低「識神」對「元神」的干擾程度作為入門功夫。由於各人的素質、「元神」的抗干擾能力相差甚遠,社會經歷、所處地位不大一樣,因而「識神」對「元神」的干擾情況也不盡相同。為此,歷代氣功專家根據各自的經驗、體會,創造了許多適合不同人群的訓練方法,這就是今日流行功法千姿百態的學術原因。當然,氣功功法的千宗萬脈還有各自的歷史背景。


這樣說來,「識神」是否只是一個危害「元神」、妨礙其執行「公務」的「壞孩子」呢?不然,只要引導得當,「識神」的活動也會成為涵養「元神」的積極手段。眾所周知,許多功法中的各種各樣的「內景」或「外景」的意守要求、千姿百態的形體調整、花樣繁多的呼吸安排等,無一不是「識神」在起主導作用。因此,所有的氣功入門方法,就本質而言,就是:運用「識神」,使「元神」從壓抑中解脫出來的方法。


氣功作為養神方法和技術,儘管名目繁多,但入門原理就這麼簡單!


無論是莽莽昆侖的原始森林,還是悠遊自得的路邊野草,無論是翱翔藍天的飛禽,還是馳騁原野的走獸;無論是翻洋倒海的巨鯨,還是肉眼難覓的細菌,凡活著的生物都可稱之為生命。然而,「性命」二字卻只有人類纔配享用。因為,人不僅像其他生物那樣具有生、長、壯、老、死以及繁殖後代的能力,而且還具有獨一無二的智慧。如果說人所具有而其他生物也有的本能爲「命」,那麼,人所獨具的智慧就稱之爲「性命之學」。


性和命的意義有別,但彼此又難以分割。很難想像只有智慧而沒有肉體的人體生命,也很難想像沒有意識活動只有肉體的人體生命。千百年來宗教家們曾設想製造脫掉「臭皮囊」的純智慧的「永恆生命」,但他們的打算並沒有成功。同樣,沒有意識的人體生命,充其量只能稱之為行尸走肉。所以,古人說:「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又說:「賢人之學,存心以養性,脩身以立命」、「盡性而至命」。這一方面說明了性和命之間的密切關關,同時也說明性命之學本質上也就是研究心——身關係的科學,還說明,脩性和脩命在古代已有了明確的區分。到近代則更有「性功」和「命功」之說。


何謂「命功」?簡言之,即以改善人體生命物質基礎爲目的的氣功脩持法。何謂「性功」?簡言之,即以開發智慧和功能(例如所謂「六通」)爲目的的氣功脩持法。

就人體生命的大系統而言,心(神)和身(形)是不能截然分開的。2000多年前的《淮南鴻烈》就已經指出:形、神、氣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不過三者的地位并不一樣,神起主導作用,故《黃帝內經》一再強調:「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如此說來,性功似應成為習練者的首選功法?其實不然,「形」的地位也不容忽視,它是人體生命的樓宇。如果一個人體質很差,猶如一所岌岌可危、隨時都會倒塌的樓宇,那麼「神」何以安居?因此,只有脩好生命房舍,使它變得更宜於居留,然後纔談得上如何充分發揮神的主宰作用。


如此說來,「命功」似應該成為脩持者的基礎了?其實亦不然,脩持氣功的目的既然是祛病延年和開聰益智,那就應該性命雙脩。事實上,所有的高級功法無一不以雙脩爲基礎。那麼,初學者究竟是先脩性,還是先脩命?或者一開始就「上練神慧、下練元精」地兼脩?一般地說,應根據習練者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即所謂「慧根」)而定。身體素質好、接受能力強的初練者可以從修性功或性、命兼脩入門,體弱多病者則宜從命功脩起。過去由於宗教的原因和社會潮流的影響,很難因材施教。


由於信仰的不同,佛家氣功多偏重性功脩持,相反,道家功法在命功方面研究較為深刻。道、佛二教脩持氣功的目的是爲了實現其宗教目的,偏性或偏命無可非議。但作爲以服務社會、提高人民心身健康水平爲宗旨的現代氣功科學,則應根據人體生命運動的規律,制定出符合時代所需要的科學練功方案。


事實上,自11世紀以來,許多氣功大家對宗教氣功的偏向都不贊同,他們或倡導「三教合一」,或擁戴「萬法歸宗」,婉轉地表達了他們主張性命雙脩的見解。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人的見解也不盡相同。北宋大氣功家張紫陽強調「先命後性」;金朝大氣功家王重陽也主張性命雙脩,但強調「脩性爲先」。兩者立場似乎相距甚遠,但實際上是異曲同工,即:從實際出發。張紫陽練功時年已八旬,精殫力竭,生命的「房舍」已百孔千瘡,「床頭屋漏無干處」,生命的「居留」都有困難,還談甚麼雙脩!自然要先命後性。王重陽開始練功時值壯年,精滿神足,生命物質基礎雄厚,故應單刀直入、快馬加鞭走捷徑。一個是900年前的「丹經之王」,一個是800年前的「全真之祖」,走不同的路,卻同樣取得成功。他們的經驗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借鑒:練功入門究竟是從性功下手還是從命功入門,要實事求是,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最合適的通道,任何現成的模式都只能僅供參考。個人選功如此,一種功法在廣泛向社會推廣之前更應如此。


從表面看,既然「神」爲生命的主宰,氣功鍛煉要領又是運用意識,從脩性入門似乎要簡捷些,但是,作為一種模式要廣大面積推廣,就不能不考慮今日社會的特點,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達,人們腦力活動強度越來越大,遠非我們祖先的時代可比,識神的亢奮程度要大得多。如果勉強從性功入門,就會加大出偏差的機率。醫學統計表明,社會人群中約有千分之三的人精神脆弱,特別易於誘發精神病。對這部份人來說,如先從性功入門,稍有不慎,就走火入魔。雖然,出偏并不像傳聞那樣可怕,但畢竟會給社會和練功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以安全計,不如另闢蹊徑,至於已經離開工作崗位的老人,雖然肩上的工作壓力已經不那麼大了,但由於積年辛勞、飽經滄桑,生命的機器銹鐲嚴重,因此,練功的首要任務更應是先脩生命的「房舍」。就目前的氣功普及而言,入門功法的選擇似宜命不宜性。在調調形爲主的節律中,淡化用意,循序漸進地從識神的干擾中解脫。當然個別素質好,有志於氣功深造,且有名師指導者,也可從性功入門,但千萬不可望文生義而自習。命功入門,表面看似乎慢些,但卻是心身健康的安全、穩妥的通道。久習之,同樣能達到性命雙脩的目的。






林中鵬主編:《中華氣功學基礎教程之一:中華氣功學概論·第五章:理論基礎》,海南: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一九九七年,頁五十五——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