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沈從文:《過北海後門感事》

過北海後門感事

依依宮牆柳,默默識廢興。
不語明得失,搖落感秋深。
日月雙轉丸,倏忽萬千巡。
盈虧尋常事,驚颷徒自驚。

詩意簡註:

一九四九年是沈從文的生死線。對新時代的來臨,他卻疑慮不安,心情鬱悶。在困惑中,他割腕自殺,然獲救。從此,其一生斷然分成鮮明的兩段:文學創作和文物研究。雖然沈氏逃過「反右」一劫,但他很多好友,連他的長子也被打成右派。其學生汪曾祺也成了右派,原因之一就是爲沈從文說過抱不平的話。被稱爲「反共老手」的沈從文,當然難逃「文革」之浩劫。沈從文遭抄家,被罰掃女廁所,後來又被趕到鄉下看菜園,當豬倌。

經過如此漫長而崎嶇的歲月,沈從文成了一個沉默的人。一九七一年冬,沈氏因心髒病申請回京。一九七二年冬,沈從文這個「沉默的人」,卻敢於寫下這首石破天驚的感事詩。北海毗鄰的中南海,是國家的權力中心。伏家芬先生曾在《當代詩詞》行文論述沈氏此詩:「此詩以比興手法,惋歎「「四人幫」之盛極必衰;蓋比則蓄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記諷。此雖短章,卻極有分量,因其委婉悠圓,有才不露也。」

晚年沈從文處境的改善,皆因海外掀起的「沈從文熱」,并傳回國內的文壇。沈從文從一個「反動作家」,「有爭議的作家」變成了出口轉內銷的「國寶」。然沈氏已看淡個人的毀譽得失,有言:「持平守常。」香港學者曾敏之曾有七律頌沈氏,詩中兩聯足可概括沈氏之一生:「早歲才情文倚馬,晚年研古器精純;坎坷不墜青雲志,報國猶存赤子心。」


梅振才編著:《文革詩詞鈎沉》,香港:明鏡,二〇一〇年,頁三二二—三二三。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