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

余英時《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


美國史學家一提到“歷史客觀性”的觀念便往往使人聯想到下面種種預設:如歷史世界客觀獨立于研究者的意識之外(所謂out there);不受研究者的主觀解釋的影響;歷史世界是唯一無二的,研究者所能發現的歷史真理也只有一個,因為歷史真理必須符合歷史世界的實相;研究者對於歷史所提出的解釋是否與事實相符合完全看它是否對于一切相關的歷史事實都能處理得面面俱到;如果解釋與事實之間發生沖突,則必須尊重事實,放棄解釋;研究者自覺地清除一切偏見并運用嚴格的批評方法,不但可以從現存史料中建立事實,而且可以找出史實之間的因果關係。總之,事實與價值之間,歷史與虛構之間,存在著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線。


余英時:《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149



清代的考證學源於經典文獻的研究,與西方現代實證主義史學師法自然科學的模式大有不同:前者往往用詮釋方法以濟實證之窮。后者則與詮釋處於直接對立的位置。



余英時:《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150



        清風:歷史真理(真相)只有一個,我們唯有用現今世界存有的歷史資料、文獻,及以邏輯、合理的科學方法、分析方法,來補足、填補歷史的空白、空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