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星期四

錢理羣:《無以表達的悔恨——奉獻於三哥的靈前》


三哥,你遠「走」了整整三年,哥哥、姐姐們都寫了悼念文章,貢獻於你的墓前。我卻始終沒有寫一個字——你能諒解我內心的難言之苦嗎?

是的,我每回見到你,都不敢正視你那坦然的目光。我多麼想跪倒在你的面前,說出我內心的悔恨。但是始終說不出口;不僅是因爲我缺乏勇氣,我沒有把握,我甚至懷疑,這歷史的重負,該不該由我來承擔,我是否有力量承擔。因此,每回在你的面前,我都欲言又止;事後卻又一再地譴責自己的猶豫。直到一九九〇年九月六日(這可詛咒的日子!)你終於遠「走」不歸時,我才猛然醒悟:我再也不能當面請求你的原諒了!從此,我將背著內心的負疚,永遠不能解脫!呵,我真想如魯迅筆下的涓生那樣,仰天高呼:「我願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那麼即使在孽風怒吼之中,我也將尋覓你,當面說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你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我圍繞,猛烈地燒盡我的悔恨和悲哀!」

在悼念父親的文章裏,我曾經談過,當我十四歲時,曾面臨「與反動家庭劃清界限」的「考驗」,我寫到了將「父親」與「反革命」連在一起的種種矛盾、痛苦;但卻迴避了一個更加嚴峻的事實:與當時正任國民黨駐舊金山領事的三哥劃清界限,卻並不那樣艱難。在我的心目中,幾乎是理所當然的把解放前即參加愛國學生運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四哥、二姐,與曾經是蔣介石任校長的國民黨中央政治大學的學生、國民黨黨員的三哥,劃分爲黑白分明的兩大陣營:前者代表光明,是時代的英雄;後者象徵黑暗,是人民的天敵。因此,我可以說是毫不猶豫地將三哥從我的心裏「逐出」,甚至對他懷著一種隱隱的憎恨。而且,據我觀察,不僅是我,我們幾個兄弟姐妹,甚至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母親,都對我三哥表現出一種「冷漠」,可以說是我們整個家庭將三哥「逐出」了。這對於正在苦苦掙扎的海外遊子,自是過分的無情;而我們當時竟然覺得理所當然,就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殘忍。三哥卻在大洋彼岸一往情深地關心家人。一九六一年他聽說大陸遇到了災荒,憂心如焚,儘管自己剛脫離外交界,生活尚無著落,仍然輾轉托人,與我們聯繫,表示願意助一臂之力。母親接到這一信息,當即斷然拒絕。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拒絕」自然是形勢所迫;但我們兄弟姐妹卻一致讚揚母親的「明智」,暗暗抱怨三哥的「多事」。在極左路線統治下,我們這樣的家庭早已如驚弓之鳥,不敢企求,也無法感應母子、兄弟(妹)之間的情誼,這是多麼可怕的心靈與麻木與扭曲。而我們這樣對三哥「以怨報德」,當時尚不覺什麽,事後想起卻不能不驚懼於自己的冷酷。三哥卻愛心不變。一九七四年,中美關係剛剛解凍,他立即托人前來看望老母,我們依然一片驚慌。雖然安排母親與來人單獨見了面,卻不肯在帶來的錄音機裏留下半句母親的祝福——海外赤子這一點微小的心願也不敢給予滿足!但我們依然讚揚母親的「明智」,卻根本沒有想過,這會給三哥帶來怎樣的感受,——在我們的心中,早已沒有了三哥的位置。人是自私的,當自我生存安全的考慮壓倒一切時,即使是人倫之情,也會棄之不顧。這類人性的弱點或許可以原諒,但它所折射出的極左路線對於人的心靈,以至人性的傷害,卻是不能迴避的事實。——但我們有勇氣正視嗎?

一九八〇年的某一天,當我正在北大圖書館看書,突然接到通知,說三哥已經來到清華大哥的住處,要我前去相見。我真的感到了一陣惶恐:我不知道該怎樣迎接這位曾經被我們家庭無情「逐出」的親兄弟,我想像那將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場面。但當我氣喘吁吁地趕到時,一個頗爲精幹的小老頭立即微笑著站起來和我握手,說:「這就是小弟吧?」我也情不自禁地叫了一聲:「三哥」——一切竟是這樣的親切而自然!但我仍然感到陌生與拘謹。直到有一天,我陪同三哥、三嫂去故宮參觀,正在與三嫂低聲交談,抬頭一看,三哥已遠遠走到前面,那微微前傾的身體,急促的步履,突然使我產生了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我發現了錢家兄弟姐妹特有的姿態與神態!真的就這一瞬間,我感到了前面走著的這個小老頭成了我們「錢家」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員,我又有了自己的「三哥」!我急忙趕上前去,看他走得滿頭大汗,慌忙趕到售貨亭給他與三嫂買來飲料,弄得自己也滿頭大汗,卻顧不得擦拭,只一個勁兒地憨笑。後來三哥告訴我,我的這一神情也使他大爲感動。幾十年人爲製造的兄弟隔膜,也許正是在這一刻,才得到真正的消解;而我內心深處,卻又急劇地升騰起巨大的歉疚。我多麼想在三哥面前,放聲一哭,將這幾十年的誤解、屈辱與過錯,傾吐一盡。但三哥沒等我開口,就誠懇地談起了他未能對母親盡孝,對兄弟姐妹盡責的內疚,以及因爲他而使我們受到牽累的不安,一再表示要儘自己的努力對這一切作出彌補:他詳盡地談起他對兄弟姐妹以及下一代的種種安排……他談得急促而又從容,顯然一切早已積蓄在心,並經過了周密的思考。聽著三哥的講話,當年我們無情地將他「逐出」的情景,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愈見清晰;面對三哥「以德報怨」的寬闊胸襟,我連一句道歉的話也說不出口:仿佛一說出來就立刻變成了虛僞。我唯有沉默;而這沉默又使我強烈地感到自己的怯懦:我不是連說出「真實」的勇氣都沒有嗎?於是,每回和三哥見面,我都強烈地感受著這種精神上的局促不安;我知道這是我自己釀就地苦酒,我只有獨自吞飲。後來,我又默默觀察到,三哥雖然從不提及我們給予他的精神傷害,但他仍不能掩飾他曾被家庭「放逐」的隱痛,而且,據我的直覺,他似乎至死也沒有完全擺脫這種被放逐感——他一再強調,他所從事的商業,與錢家兄弟姐妹一樣,也是一種「事業」,就多少透露出他自己也未必明確意識到的某種隱痛。而我察覺於此,就更感到自己對這位寬厚的兄長傷害之深,幾乎無地自容。……

而且,我還要受到更大的精神的「懲罰」。一九八五年,我的人生道路上又遇到了一個小小的挫折:因爲我所在的北京大學不能爲我一家四口人(其中我的岳父、岳母都已八十高齡)提供容身之地,我必須離開北京大學,這對我的事業發展自然是一個巨大的損害。正當我面臨「家庭」與「事業」的兩難選擇時,三哥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用巨額美金在北京買了一套住所,供我一家暫住。我知道這援助的分量,我也實在需要這樣的「雪中送炭」;但一想到當年我怎樣堅決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與同樣處於厄境中的三哥劃清界限,我又實在無法接受這份「兄弟情誼」。這「情誼」火一般地照亮了我的自私、怯懦、無情無義,燃灼我的心!我覺得,我應該承受的,是三哥對我的譴責,給我以精神的鞭撻,我至少可以因此而獲得某種心靈的平衡;然而,三哥卻施給我如此的「深厚情意」,這對我,無異於另一種精神的鞭撻,使我的心靈永遠不得安寧!但我所有這些內心感受,卻無法使人理解,更無法向三哥訴說。我知道,如果我真的拒絕了,又會對他形成新的傷害,而我無論如何,不能再給他任何形式、任何理由的傷害了!我只有「欣然」接受了三哥的援助,卻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內心「隱痛」。……

三哥,如今,在你的靈前,我所能奉獻的,只能是我的悔恨,與這顆傷痕累累的心。我知道,你有一顆寬厚的大心,在冥冥之中,早已將歷史造成的人間一切恩怨化解;我卻無法因此而使我的靈魂獲得解脫,我要將這一切深埋在心中,直到我們再度相見!……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深夜


錢理羣著:《壓在心上的墳》,四川:四川人民,1997年。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傅承得:《問候馬來西亞》


早安,馬來西亞
朝陽仍自由照耀嗎?
清風仍自由吹拂嗎?
晨鳥仍自由歌唱嗎?
如果是的
早安,我的國家

晚安,馬來西亞
天空讓雲朵自由遨翔嗎?
大地讓花木自由成長嗎?
海洋讓河川自由流入嗎?
如果是的
晚安,我的國家

12.1988


Salam Kepada Malaysia
Karya: Fu Chengde
Diterjemahkan Oleh: Yew-Chuan(游川)

Selamat pagi, Malaysia
Masihkah sang suria bersinar sebebasnya?
Masihkah bayu segar bertiub sebebasnya?
Masihkah burung subuh menyayi sebebasnya?
Insha Allah
Selamat pagi, negaraku Malaysia

Selamat malam, Malaysia
Dapatkah awan berlayang di langit sebebasnya?
Dapatkah pohon bunga bertumbuh di bumi sebebasnya?
Dapatkah sungai mengalir ke lautan sebebasnya?
Insha Allah
Selamat malam, negaraku Malaysia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

廖珮雯:《科技是我的身體和情感寄託?》

當人們不再從觀看日月星來瞭解時間,時間被鐘錶的一分一秒「侵佔」。人們對時間的認知,已不自覺地被框限於分秒的單位世界。當人們不再面對面溝通,溝通能力從望著對方的眼神和肢體,變為聆聽的聲音,溝通已被手機超越時空的能力「切斷」。人們對溝通的認知,不再是親密的互動。當人們不再用腦力記憶,記憶能力被電腦龐大的x00GB記憶體「騎劫」。人們對記憶的認知,不是過往的生活點滴,而是幻化為不同Folder的儲存檔。

與電腦相輔相成的網絡,Google和面子書徹底改變人類生活模式和思考邏輯:探索知識不再是看書或問人,人際關係不再「你好」而是「like」。手錶、手機和電腦,是當今深入人類生活最密切的高科技產品,它們是人類消費的對象,是人類需要和滿足的物體。於是,我們忘了感受日月星辰和潮汐變化,忘了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忘了腦力的無限潛能。我們把人類原始擁有的能力,交託給科技,隨身攜帶,讓它們從此變得人性化,進一步成為人類身體的延伸。

這群物體,它們承載人類生活記憶、方式、模式,甚至人生背景、思想、觀念。看一看手錶就略知主人,動一動手機即知主人生活點滴,開一開電腦或面子書就瞭主人性格。

這是一個方便快捷的先進社會,也是一個可怕的科技後現代。同事的電腦某天突然在毫無預警下「暴斃」,送到「電腦醫生診所」檢查,醫生說:「我們已經盡力,硬碟已壞死。」,當場宣佈「死亡」。同事彷彿來到世界末日,失了魂般,一整天在思考究竟電腦內存了什麼資料,而過去的人生也如硬碟壞死般,隨之灰飛湮滅。她突然想不起來人生是怎麼度過,因為都存進電腦里,長久依賴電腦幫忙儲存人生記憶,一旦電腦壞死,人生也突然被delete,剩下一片空白。

當科技已成為生活一部分,為什麼人類會無法克制地產生移情作用?為什麼人類極度戀物?當人類享受於支配科技物品時,反被支配的滋味又如何?後現代學者布希亞說,被消費的東西,永遠不是物品,而是關係本身。人和物品建立深厚關係,依賴、移情、戀愛,這層關係,是人類反被物品支配的情感依託。

除了人類對物品情感依偎,麥可魯漢提出的「媒體即訊息」理論,提到媒體內容固然重要,但媒體形式所造成的影響,遠比所承載內容可能產生的影響來得更為深遠。媒體的產生,影響個人及社會的不是媒體內容,而是媒體本身的性質。人類在人性化物品的世界,消費和物品的關係;在新興媒體產生的世界,人類消費人與科技的新社會模式。人與科技的關係有無限可能,以同事因電腦壞死而失魂落魄為例,人類主宰科技卻反被主宰的趨勢日漸明顯,而兩者之間界線模糊,科技不只侵入生活也侵入情感世界。

面子書和「愛瘋」的風行,對平均每3個月才上一次面子書、出門忘了帶手機、空閒只看書不上網的筆者(一個80後)來說,雖然生活很「老古董」,也與科技脫不了關係,因為印刷科技已侵入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廖珮雯:<科技是我的身體和情感寄託?>,《東方日報》,200111118日,星期五,頁A10

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朱熹:誕生與晚年

第一章《大師的誕生》
    關於朱熹的出生,有許多傳說。據說他出生前三天,遠在千里之外的源朱氏古宅的一口古井上突然紫氣如虹,似乎預告「紫陽先生」降落人間。後人因之在井旁立一石碑,上刻「虹井」二字。

第十九章《淒涼的暮年》
……他又搖頭。蔡沈再問:「《儀禮》、《書儀》參用如何?」他才領首同意,但說不出話,想用筆寫出,示意左右之人托紙遞上。他執筆如平時,然而手顫抖著,無力運筆。擱筆躺下時,他的右手偶觸頭巾,弄歪了頭巾,便示意蔡沈將它扶正。
諸生退去後,蔡沈坐在牀頭,范元裕坐於牀尾。緩緩地,朱熹的視線隨二人上下移動,瞳孔猶炯炯有光。少頃,他的眼睛徐徐開合,呼吸越來越微弱,平靜地逝世了。
那一天,狂風破屋,左右梧桐等大樹都被連根拔起。大雨瓢潑,洪水氾濫,山皆崩陷。真可謂風慘雲淒、山頹木壞!


何可永著:《朱熹》,香港:中華書局,2003年,頁1177-178


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余英时:《我所承受的「五四」遺產》

關於「五四」,我先後已不知道寫過多少篇經念性的文字了。但那些文字都是從整體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觀點寫成的,不免流於空泛,其中並無切己之感。這次《中國時報》和《晚報》提出「五四」和個人的感受問題,我覺得是一個頗為別致的構想。這種寫法事實上等於是寫個人思想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側面,帶有濃厚的「自傳」意味。在這一特殊的角度下,「五四」便不再不是一個籠統的「思想運動」,而是因人而異的「月映萬川」了。雖然同是此「月」,映在不同的「川」中自有不同的面目。下面我將簡單地說一說我個人所感受到的「五四」。

我是出生在「五四」發生的十幾年以後的,根本沒有受到「五四」的直接沖擊。抗戰八年正是我從七八歲到十五六歲這一階段,我能明確記憶的個人生命史大致是從抗戰第一年(1937)開始的。那一年我上小學一年級,從安慶逃難到故鄉潛山縣官莊鄉,是一個典型的「窮鄉僻壤」,那是在萬山之中的一個農村,和外面的世界是完全隔離的。我在那裏整整地度過了八年的歲月。那裏不但沒有現代式的學校,連傳統的私塾也不常有,因為師資難求。所以在十六歲以前,我根本不 知道有所謂「五四」其事,更不必說什麽「五四」的思想影響了。

從民國二十六年到三十五年,我完全是一個鄉下孩子,從未接觸到現代的知識和思想。事實上,現代的正規教育和我是絕緣的,我只在私塾、臨時中學等處 斷斷續續地上過兩三年的學。臨時中學設在鄰縣舒城的曉天鎮上,步行要走一整天,極不方便。我只在十三歲時去過半年,然後便因病休學,等於什麽也沒有學到。讀書識字大概主要是從看舊章回小說中得來,這是舊社會中兒童所共有的經歷。此外所接觸的則是一些片斷的中國文史知識。抗戰的末期,我曾在桐城縣住過一年,那是我少年時代惟一記得的「城市」,其實也是閉塞得很。桐城人以「人文」自負,但仍然完全沈浸在方苞、姚鼐的「古文」傳統之中。我在柚城受到了一些「鬥方 名士」的影響,對於舊詩文發生了進一步的興趣。但是我從來沒有聽人提到過「五四」。當時無論在私塾或臨時中學,中文習作都是「文言」,而非「白話」。所以 我在十五六歲以前,真是連「五四」的邊沿也沒有碰到。

抗戰勝利以後,我才真正從「鄉下人」變成了「城裏人」,先後住過的城市包括沈陽、北平、上海,而大致以北平對我個人思想的形成最關重要。這當然便 逃不開「五四」的影響了。最初一兩年中,因為要補上抗戰八年的教育空白,以爭取考大學的機會,我的時間大都用在補習英文、數、理等科目方面,沒有余暇來註 意新思想、新文學之類的問題。但當時我也讀了一些梁啟超、胡適、魯迅等人的作品。現在回想起來,大概梁啟超給我的影響最深,胡適次之,魯迅幾乎沒有發生任 何刺激。這大概是因為我所生活的社會已和「五四」前後大不相同。魯迅所譴責的「正人君子」以及其他具體對象對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無法引起我的共鳴。梁啟超和胡適的影響主要也限於中國學術傳統方面。梁啟超「筆鋒常帶感情」,他一方面批判舊傳統,一方面又激動讀者熱愛中國文化。這是一個很微妙的「矛盾的統 一」。但是對我個人而言,他的熱情似乎偏向於「求知」的一面。我從他那裏得到一種啟示:我必須去真正理解中國歷史,特別是學術思想史。這種理解,和為理解而從事的研究,必須是超越現實效用的。我們決不能為了任何眼前的利害而曲解歷史。

這一為知識而知識的精神在胡適那裏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胡適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在梁啟超之上。我因此了解到:如果我真正要理解中國的傳統,我必須同時要對西方傳統和現代世界有深入的體認。這便把我推向另一個知識的領域。

現在回想起來,「五四」對我的影響大概以「求知」這一點為最深。但「求知」並不排斥「道德」,因為推動「求知」的仍是一種巨大的首先力量。我很同 情「改造中國」的理想,但我始終相信「改造」必須以可靠的「知識」為起點。「求知」的精神在「五四」運動中其實不占主流的地位,不過對我而言,這是最主要的影響。

現在大家都說「五四」是反傳統的運動,「打倒孔家店」、「禮教吃人」、「全盤西化」等代表「五四」的主要精神。這大概是不錯的。但是對於我這個出 生在「五四」以後十幾年的人,這些口號則從來沒有在我心中發生過激動的力量。我在典型的舊鄉村中度過了八九年,那裏並沒有「禮教吃人」的事。中國農村其實 是充滿了人情味的,特別是過年過節的時候。用「禮教」或「孔家店」壓迫人的情形至少並不嚴重。「愚昧」倒是事實,思想封閉也是不可否認的。所以我相信「知 識」是現代中國所最為需要。但要真正求得「知識」,我們首先便要建立起「為知識而知識」的嚴肅態度。

抗戰勝利以後,中國知識界最流行的雜誌大概是儲安平所創辦的《觀察》,此外還有比較偏右的《獨立時論》等。但當時「五四」的潮流已轉入馬克思主義 一途了。胡適早已被暗中「鬥垮、鬥臭」,不但不再是「五四」的象征,而且是「反動」、「反革命」的代表人物了。他在青年群中,特別是在北大、清華學生們的 心中,早已成為一個「反面教員」了。但是左派的猛烈攻擊並沒有對我的思想發生什麽重要的影響。他的「自由主義」還是比較能博得我的同情的。這是「五四」對 於我的另一面的啟示。

總之,我所隨的「五四」的遺產是很有限的,這當然和我的生活經驗的限制是分不開的。由於以「知識」和「自由」為核心,我對於中國舊傳統也產生不了激越的「打倒」情緒。因為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怎樣去認識傳統的真面目。沒有知識的基礎,我便不敢提出任何「改造中國」的構想。

我現在當然更能認識到「五四」的限制。「五四」是一種「啟蒙」的心態。即使以「知識」而言,「五四」也偏於實證主義一路。所以我們今天似乎不必再 「神化」它,當然更不必「醜化」它。以我個人而言,我對於「五四」還是希望求得更深的「理解」。但這也正是「五四」所賜給我的一種「遺產」。

1988429日於普林斯頓

余英時著:《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頁71-74

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Lin Yu Tang : 《The College》


  The ancient people who desired to have a clear moral harmony in the world would first put to order their national life; those who desired to put to order their national life would first regulate their home life; those who desired to regulate their home life would first cultivate their personal lives; those who desired to cultivate their personal lives would first set their heart right; those who desired to set their heart right, would first make their wills sincere; those who desired to make their wills sincere would first arrive at the 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 comes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knowledge of things. When the knowledge of things is gained, then understanding is reached, then the will is sincere; when the will is sincere, then the heart is set right; when the heart is set right, then the personal life is cultivate; when the personal life is cultivated, then the home life is regulated; when the home life is regulated, then the national life is orderly; and when the national life orderly; then the world is at peace. From the Emperor down to the common ma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ersonal life is the foundation is disorderly, the superstructure can be orderly. There has never been a tree whose trunk is slender and whose top branches are heavy and strong.

林語堂編譯:《不亦快哉》,天津:百花文藝,2002年,頁90-93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放下執我

我曾經歷一段痛苦的感情,每天苦惱著該怎麼改善彼此的關係,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狀況卻不見改善。於是,我苦悶、懊惱。有時還爲此惱羞成怒……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既然解決不了,那我就走出去吧!」

當然分手後經歷一小段時間的煎熬,但心情卻有豁然開朗的感受,生活漸漸海闊天空。其實出口就在我旁邊,但我忙著橫衝直撞,才沒有看見。

無論工作、家庭或人際關係的不如意……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命運之神的捉弄,把我們吸入了人生中的黑洞。這個黑洞無限大、無限黑暗,我們焦急得幾乎窒息,卻還是找不到出口……其實,不是沒有出口,只是我們對它視而不見。打開苦惱枷鎖的鑰匙,有時就是「冷靜」!

……

我有個好朋友和丈夫離婚,罹患憂鬱癥,老是半夜哭哭啼啼打電話來,嚷著要自殺。那時我不斷安慰她:「憂鬱癥像是心靈的感冒,總會有康復的一天!等到那天你再回首過去,會發現『一切都不算什麽』!」她懷疑地問:「真的假的?」幾年過去,她逐漸走出失婚的陰霾,現在交了新男友,日子快樂得不得了!和他聊起當年想自殺的那段時候,她哈哈大笑:「你真的沒有騙我耶!現在想起來,那些日子都過去了,不算什麽!」

既然我們已承受了巨大的創痛,何不再提起一點勇氣,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呢?因爲,人生的困頓能讓我們成長,而時間則可撫平最深刻的傷口......



黃桐:《人生就像下棋,真正的對手是自己》,臺北:沙發書坊,2009年。

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

我還是我

《我還是我》

我的名字 叫明志 這個自我介紹方式
從小老師 就認為我是想要惹事
我熱愛文字 我討厭公式 我不想面對考試
我更討厭你規定我的頭髮款式
我的思考方式 沒有人能夠抑制
大人都固執的怪我固執 不懂事
我明白 待人處事都有 它的模式
但不代表 全部人都要變成孔子
十五歲 那年初我染上音樂的毒
我透過音符 來降低我內心的無助
我學習美術 但依然無法省悟
是孤獨創造梵谷 還是梵谷創造孤獨
中學畢業後 華人得自求多福
揮揮衣袖 我決定要到台灣留宿
爸爸媽媽不要擔心 我不會辜負
等我讀完書 一定會回到歸屬
我會好好過 我必須好好過
想家的時候 我就打開電腦拼命創作
牆壁上的大馬國旗 是我的寄託
床頭的那張全家福 總是讓我振作
一個人 在外國 要獨立生活
我做過很多工作 我面對很多數落
無論再辛苦 還有音樂陪著我
我理想沒有變 因為我 還是我
【我有我自己的夢 自己會走
就算再寂寞
請原諒我的衝動 我會好好過
(相信我還是我)
我不怕暴雨狂風 將我淹沒
毅然往前走
就算旅途再癲頗 我不能回頭
(相信我還是我)】
2007 年 那是個遲來的夏天
改編國歌事件 讓我人生從此改變
透過網際網絡 我闖了禍
但我堅持沒有犯錯 有人 說我叛國
有人 想幹掉我 有人 說不讓我回國
要我磕頭認錯 政客趁機出頭
媒體還配合炒作 世界 各地的記者call我
我必須學會沉著
謠言越來越多 讓人陷入惶恐
甚至 還有人把偷渡路線圖 send給我
爸爸媽媽 對不起 不要難過
牆壁上的國旗 我從來沒有拆過
我破了千萬點閱 也上了各大版面
有人喜歡有人討厭面臨輿論考驗
我的故事 被文學家 寫進了書
我的臉 還被人畫成了 卡通人物
再多褒與貶 都已經事過境遷
畢業後的我 決定勇敢面對誤解
我用陸路 交通跨越六個國度
拍攝紀錄 沿途上的驚險 和領悟
一步步 很艱苦 終於回到大馬領土
被拍照 被訪問 還被叫到警察總部
雖然 你們都把我 當成公眾人物
但我必須穩住 要保持個人創作元素
【我有我自己的夢 自己會走
就算再寂寞
請原諒我的衝動 我會好好過
(相信我還是我)
我不怕暴雨狂風 將我淹沒
毅然往前走
就算旅途再癲頗 我不能回頭
(相信我還是我)】
有人說 我的作品荼毒青年思想
有人說 我的頭腦都在胡思亂想
說我亂講 說我是社會毒瘤發癢
還怪我 變成他兒子的偶像
面對攻擊 我早就已經習慣
保持沉默微笑 是我最好的答案
裝模作樣 從來就 不是我的強項
但我出門逛逛 卻要偽偽裝裝
我的email 每天都有人來 訴苦
但我愛莫能助因為我不是 政府
你們來我facebook 鼓勵我 詆毀我
我不刪除因為那是言論自由淨土
我想要讓你聽見 讓你看見
我想說的話 我的電影 和我的音樂
徘徊尺度邊緣 自由自在的暢所欲言
那是主流媒體 永遠看不到的世界
我站在不 同的的角度我不會停下腳步
這條思路 是老天送給我的禮物
你說我糊塗 你甚至想要把我說服
對不起我 還是我那就是我的態度
在Kuala Lumpur 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裡人潮洶湧 馬路坑坑洞洞
一不小心 我可能會在這裡失控
這條路 很難走 但我已經 沒有回頭
【(我還是我 我還是我)
我有我自己的夢 自己會走
就算再寂寞
請原諒我的衝動 我會好好過
(相信我還是我)
我不怕暴雨狂風 將我淹沒
毅然往前走
就算旅途再癲頗 我不能回頭
(相信我還是我)】